小黑蚊防治宣導
小黑蚊學名為「臺灣鋏蠓」,是台灣原生種的吸血昆蟲;民眾多稱它為「黑微仔」、「蚊微仔」或「小金剛」。體型細微,大小約一個芝麻的一半大,叮人時不易被察覺。
雌蟲易吸血時段約在上午11點至下午3點。以春雨過後至秋季末之間,冬天相對減少。
溼度較高與陽光微弱處易孳生藍綠藻,提供幼蟲食物,是小黑蚊最重要之孳生環境。日常生活環境中小黑蚊之孳生源容易發生在竹園、菜園、花檯花圃下、大樹下、行道磚縫隙、坡坎、房屋四週陰涼處與鄉間易見的廟宇旁。
小黑蚊防治工作必須從「環境管理」及「個人防護」著手進行綜合性的防治:
- 個人防護-不提供血源,阻斷小黑蚊繁殖:穿著長袖、長褲、鞋襪或使用防蚊乳液 (含 DEET 對小黑蚊有效) 是最好的個人保護方法。小黑蚊叮咬的患部可用冷水沖洗或冰敷消腫,舒緩痛癢的感覺。
- 環境管理-移除幼蟲孳生源:清除環境中孳生的藻類、保持乾燥或種植密生草種如:韓國草、台北草、蔓花生等;也可利用小木塊、小石、碎石、沙等鋪蓋土表,避免藻類孳生;或用鋼刷、鏟子等翻動土表,干擾小黑蚊孳生棲地。
- 化學防治-降低成蟲密度:聘請病媒防治專家,協助化學防治。成蟲以除蟲菊精類,幼蟲以有機磷類或生長調節劑等進行藥劑防治。為能降低密度,幼、成蟲需同時進行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