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日期:2023-08-15
更新日期:2023-09-23
灰面鵟鷹
灰面鵟鷹 Butastur indicus
俗名︰灰面鷲、南路鷹、後山鳥、清明鳥、 掃墓鳥、滿州鳥、國慶鳥、過山鳥
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,身長雄鳥約42-43公分,雌鳥約44-49公分,翼展寬度約102-115公分,最明顯型態特徵為眉白色,頰灰色。喉白色,中央有一黑色縱斑。胸部以下白色,胸至腹部密佈橫斑,腹部橫斑較稀疏。是台灣春、秋兩季的過境鳥。每年秋季(10月)他們會從繁殖地(日本、西伯利亞、中國東北等地)南下渡冬,經過恆春半島滿州鄉過境,飛往東南亞、南洋一帶過冬。翌年三、四月(春分前後),北返時大量飛經或棲息於八卦山風景區、大肚山一帶;近年來,八卦山風景區過境數量均有二萬隻左右。停留八卦山風景區時,有些個體會進行獵食,以補充體力。
建議觀賞地點:三月份春分前後是灰面鵟鷹北返過境八卦山風景區的高峰期,在全區均可見到,但在北端以賞鷹平台、烘爐穴、轆山坑、安溪寮、台鳳社區這片面向彰南路(台十四線道路)的向北山坡,是較佳的賞鷹地點;在南端則以橫山地區各個制高點較易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