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日期:2023-08-15
更新日期:2023-08-15
筆筒樹
為直立草本高大之樹狀蕨類,生長在低海拔向陽處,莖幹粗約15-20公分常高達10公尺以上;葉片大型,主要集中於幹頂,三回羽狀裂葉,不形成樹裙,長約3-4公尺,葉柄粗約5公分,脫落性,掉下後會留下明顯之葉痕;幼芽卷曲,密被黃褐色鱗片;葉柄和葉軸上亦密生鱗片,孢子囊群圓形,不具孢膜。
莖幹上半部去髓乾燥後可作為筆筒,且因表面遺有美麗的葉痕,混然天成,美觀耐用,這便是筆筒樹得名的由來。莖幹上端的髓心柔嫩可食,是重要的野外求生食物。莖幹下半部有層層的氣生根。這些氣生根削下之後稱為蛇木,常被用來栽培蘭花。
在臺灣,台灣桫欏及筆筒樹算是相當常見的兩種植物,不僅外表有些相似並時常長在一起,不過要區別筆筒樹和台灣桫欏倒也不是件難事,台灣桫欏的老葉並不脫落,凋萎的葉子整片掛在樹幹上;另外台灣桫欏的葉柄顏色深紫褐色,且有刺,筆筒樹葉柄顏色較淡而無刺,由這些差異便可輕易辨別它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