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定位點
主要內容區塊

六寮古道

今日天氣
--°C
--%
更新日期:2024-09-06
4.3
  • 生態探索
  • 山林步道
  • 360環景
玩賞攻略
  • 沿途可見六寮溪特殊地形景觀「壺穴」。
  • 春夏夜裡,有機會看見螢火蟲在油桐落花上飛舞。
  • 必訪百年同根的子母樟樹「七星神木」。

六寮古道是獅頭山風景區中知名的後山步道,入口位於獅山遊客中心旁,古道前段為交通方便,已鋪成平緩柏油路,後段仍保留山路原貌。步道沿著六寮溪而建,可見河蝕地形「壺穴」、知名的七星神木等等,沿途精彩萬分。
六寮古道石碑
六寮之源,金廣福墾號的開墾陳跡
回溯至清道光15年(西元1835年),淡水廳同知李嗣鄴與姜秀鑾、周邦正等人籌組「金廣福墾號」,率領數百人拓墾北埔、峨眉、寶山一帶,並設置36處隘寮,以抵擋與原住民賽夏族的武力衝突,故「六寮」意指「第六個隘寮」,源自於從前的防禦工事。時至今日,戰鬥的痕跡已不復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淙淙流水與歷史遺跡。
六寮古道招牌
天然的地質教室,壺穴河蝕地形
六寮古道以壺穴景觀聞名,沿途都有清澈見底的六寮溪陪伴,定神一看,便會發現河床上有著一個個壺穴。從前雨水豐沛之時,水流帶動上游的石塊移動,當石塊遭阻,會被水流帶動打轉,經歷長時間打磨,將河床穿孔,形成特殊的河蝕地形景觀。
六寮古道告示牌
七星神木,根部相連的子母樟樹
道路後段有棵知名的七星神木——一對子母樟樹,母樟樹齡約400年,子樟樹齡約100年,因樹幹同根分叉七支而得名。土地公又有福德正神一稱,而客家人則稱祂為伯公,伯公廟常伴榕樹或樟樹,具福蔭的信念,當地人奉祀子母樟「伯公樹」至今。
六寮古道樹木
六寮古道與獅山古道平行,中途可選擇向下走藤坪步道,或挑戰海拔更高的猿山步道,最末到達七星亭,與獅山古道互通,可自由前往獅尾或獅頭;步道雖長但坡度平緩,是能符合大多數人需求的健行步道。
六寮古道道路

景點資訊
開放時間
  • 星期日:24 小時營業
  • 星期一:24 小時營業
  • 星期二:24 小時營業
  • 星期三:24 小時營業
  • 星期四:24 小時營業
  • 星期五:24 小時營業
  • 星期六:24 小時營業
電話
886-3-5809296
如何到達